单元习题  
当前位置: 基础护理>>课程网站>>单元习题>>正文
 
 课程简介 
 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授课计划 
 课程录像 
 电子教案 
 多媒体课件 
 教材与教参 
 课程说课 
 单元习题 
 试题集 
 实训教程 
 实习大纲 
 实践教学 
 学习园地 
 校企合作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2010-10-22 15:25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 B  3. B  4. C  5.  C  6. D  7. E  8. E   9. B   10. B   11. B   12. B

13.D   14. A   15. A    16. D   17. B

二、多项选择题

1.CD      2. AB   3. ABC   4. ABCDE   5. AB   6. ABCD

三、名词解释

1. 体核温度

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

2.间歇脉

指在一系列正常均匀的脉搏中出现一次过早发生的搏动,随后有一段延长的补偿间

歇。

3.脉搏短细

指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常见于心房纤颤的病人。

4.稽留热

指体温升高达39℃以上,持续数日或数周,日差不超1℃,多见于伤寒、肺炎等。

5.弛张热

指体温升高达39℃以上,24h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多见于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等。

6.内呼吸

是指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7.体位引流

置病人于特殊体位将肺与支气管所存积的分泌物,借助重力作用使其流入大气管并咳

出体外。

8.血压

是指血液在动脉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称之。

9. 体温过高

又称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

体温升高。一般而言,当腋下温度超过37℃或口腔温度超过37.5℃,一昼夜体温波动

1℃以上可称为发热。

10. 不规则热

发热无一定规律,且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行性感冒、癌症发热等。

11. 奇脉

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称为奇脉。常见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是心包填塞

的重要体征之一。

12. 间歇热

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

个间歇,又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潜出现。见于疟疾。

13. 收缩压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随着心室的收缩和舒张而发生规律性的波动。在心室收

缩时,动脉血压上升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

14. 外呼吸

也称肺呼吸。指外界环境与血液之间在肺部进行的气体交换,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

15. 呼吸困难

是一个常见的症状信体征,病人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客观上表现为呼吸费力,可出

现发绀、鼻翼煸动、端坐呼吸,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活动,造成呼吸频率、深度、节

律的异常。临床上可分为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和混合性呼吸困难。

16. 低张性缺氧

由于吸入气体中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静脉血分流入动脉引起的动脉血氧分

压降低,动脉血氧含量减少为主要特点的组织供氧不足。常见于高山病、慢性阻塞性

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17. 缓脉

指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少于60/分,又称心动过缓。

18. 速脉

指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超过100/分,又称心动过速。

19. 潮式呼吸

指呼吸由浅慢逐渐变深快,然后由深快变浅慢,随之出现一段时间的呼吸暂停,又开

始重复以上周期。

20. 鼾声呼吸

由于气管或支气管内有较多的分泌物蓄积,表现为呼吸时发出一种粗大的鼾声。

四、简答题

1.分析影响血压测量值的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

⑴应考虑被测血压者的年龄、性别、精神状态及测量时间、环境、部位等血压生理性

因素的影响。

⑵血压计的因素:如袖带的宽窄,血压计是否漏气,水银液量是否充足等。

⑶测量血压的操作方法:袖带缠裹松紧应适当;被测者的肢动脉搏动处与心脏在同一

水平位;偏瘫病人应在健侧测血压;开放气门汞柱下降速度为4mmHg/s,仔细辨别搏

动音,同时观察汞柱所指刻度,如所测血压异常或血压搏动音听不清时,应重复测量

(即驱尽袖带内气体,使汞柱降至0点,稍等片刻在行第二次测量,一般连测23次取

其最低值)

2.高热病人的护理措施。

(1)监测体温变化,每4人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d以后,每日测三次,观察呼吸,脉

搏的变化。

(2)全身成局部用冷疗,可给予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头置冰袋降温,遵医嘱服用退烧

药,对持续高热病人(39℃以上),遵医嘱给予冰水灌肠,行降温措施30min后测体温。

(3)增加水的摄入量,每日饮水量应在3升以上;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输液。

(4)高热病人应给予高蛋白维生素适量碳水化合物,低脂的半流食或流食,少食多

餐,补充营养。

(5)做口腔护理,减轻口嗅,口唇干裂等现象。

(6)病人参战时给予保暖,大量出汗时及时更换床单衣物,将病人置于舒服卧位,充分休息。

3.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的护理措施。

(1)鼓励病人活动,协助翻身,经常变换体位,预防呼吸道分泌物滞留于肺内。

(2)协助病人有效咳嗽,病人取坐位或半坐位,双肩放松身体前倾,手压胸腹部或手

术切口,使病人深呼气用力咳嗽排痰。

(3)增加病室湿度,嘱病人多饮水,必要时行雾化治疗。

(4)体位引流。置病人不同体位利用重力作用将肺及细支气管内分泌引流到大支气管

并借助咳嗽或吸痰将分泌物排出。

(5)肺部拍打:护士用手叩击病人后背,自外向内,自下向上。以病人不感疼痛为宜,

使肺内分泌物松脱。

(6)吸痰法。对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有效咳嗽者采取吸痰法,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4. 简述潮式呼吸的特点。

    呼吸的速率和深度由缓浅逐渐增快加深,而后又变为缓而浅的呼吸,一次呼吸持续

30s2min,接着有5-30s的呼吸暂停,如此呼吸形态周而复始地交替出现,似潮水

涨退,故又称为潮式呼吸,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膜炎、颅内压增高呼等。

5. 简述体温过高的临床表现。

体温过高时可分为3个阶段:

(1)体温上升时期;表现为寒战、皮肤发热、面色潮口、周身不适、呼吸脉搏加快

(2)发热期:脱水、瞻妄

(3)退热期;体温恢复正常。

6. 列出可增加产热的5个因素。

可增加产热的因素有:

(1)进食;

(2)情绪的变化;

(3)肌肉活动;

(4)甲状腺素分泌增多;

(5)交感神经兴奋。

7. 简述如何判断缺氧程度?

对缺氧程度的判断,除临床表现外,主要根据PaO2SaO2作出,其不足之处是不能

正确地反映组织缺氧状态。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可反映组织缺氧状态,正常值

5.18±45kPa(39±3.4mmHg),若低于4.66kPa(35mmHg),可视为组织氧合障碍。

(1)轻度低氧血症:PaO2>6.67kPa(50mmHg),SaO2>80%,无发绀,一般不需氧疗。如

有呼吸困难,可给予低流量低浓度(氧流量1-2L/min)氧气。

(2)中度低氧血症:PaO2  4-6.67kPa (30-50mmHg),SaO2 60%-80%,有发绀,呼吸困

难,需氧疗。

(3)重度低氧血症:PaO2  <4kPa(30mmHg),SaO2<60%,显著发绀,呼吸极度困难,出

现三凹症,是氧疗的绝对适应证。  

8. 简述体温过低的护理措施。

⑴环境温度  提供合适的环境温度,维持室温在于22-24℃左右。

⑵保暖措施  给予毛毯、棉被、电热毯、热水袋等,添加衣服,防止体热散失,给予

热饮,提高机体温度。

⑶加强监测  生命体征观察,持续监测体温的变化,至少每小时测量一次,直至体温

回复至政党且稳定,注意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

⑷病因治疗  去除引起体温过低的原因,使体温恢复正常。

⑸积极宣教  教会病人避免导致体温过低的因素,如营养不良、衣服穿着过少、供暖

设施不足、某些疾病等

9. 异常呼吸的护理要点是什么?

异常呼吸的护理要点有:

①评估患者目前的健康状况;

②适当的休息与活动;

③保持一定的营养与水分;

④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⑤心理社会支持;⑥健康教育。

五、论述题

1. 分析影响血压的因素有哪些?

⑴每搏输出量  在心率和外周阻力不变时,如果每搏输出量增大,心缩期射入主动脉

的血量增多,收缩压明显升高。由于主动脉和大动脉被扩张的程度大,心舒期弹性回

缩力也大,血液向外周流动的速度加快,到心舒末期,大动脉存留的血量增加并不

多,舒张压虽有所升高,但程度不大,因而脉压增大。因此,收缩压的大小主要反映

每搏输出量的大小。

⑵心率  在每搏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不变时,心率增快,心舒期缩短,心舒期内流向外

周的血量减少,心舒末期主动脉内存留的血量增多,舒张压明显升高。由于动脉血压

升高可使血流速度加快,因此心缩期内仍有较多的血液从主动脉流向外周,但收缩压

升高不如舒张压明显,因而脉压减小。因此,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

⑶外周阻力  在心输出量不变而外周阻力增大时,心舒期中血液向外周流动的速度减

慢,心舒末期存留在主动脉中血量增多,舒张压明显升高。在心缩期,由于动脉血压

升高便血流速度加快,收缩压的升高不如舒张压明显,脉压减小。因此,舒张压的高

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外周阻力的大小受阻力血管(小动脉和微动脉)口径和血液粘稠度的影响,阻力血管

口径变小,血液粘滞度增高,外周阻力则增大。

⑷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弹性  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对血压起缓冲作用。随着年龄的增

长,血管中的胶原纤维增生,逐渐取代平滑肌与弹性纤维,以致血管的可扩张性减

小。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⑸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  正常情况下,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相适应,才能保持一定水

平的体循环充盈压,正常值约为7mmHg(0.933kPa),它是形成血压的重要前提。如果

循环血量减少或血管容积扩大,血压便会下降。

2.分析氧疗的副作用有哪些?

当氧浓度高于60%、持续时间超过24h,可能出现氧疗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有:

1)氧中毒:其特点是肺实质的改变,主要症状是胸骨下不适、疼痛、灼热感,继而出

现呼吸增快、恶心、呕吐、烦躁、干咳。

2)肺不张:吸入高浓度氧气后,肺泡内氨气被大量置换,一旦支气管有阻塞时,其所

属肺泡内的氧气被肺循环血液迅速吸收,引起吸入性肺不张。主要症状是烦躁,呼

吸、心率增快,血压上升,继而出现呼吸困难、发组、昏迷。

3)呼吸道分泌物干燥:应加强湿化和雾化吸入。氧气是一种干燥气体,吸入后可导致

呼吸道粘膜干燥,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且有损纤毛运动。

4)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仅见于新生儿,以早产儿多见。由于视网膜血管收缩、视

网膜纤维化,最后出现不可逆转的失明,应控制氧浓度和吸氧时间。

5)呼吸抑制:见于Ⅱ型呼吸衰竭者(PaO2降低、PaCO2增高),由于PaCO2长期处于高

水平,呼吸中枢失去了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呼吸的调节主要依靠缺氧对周围化学感

受器的刺激来维持,吸入高浓度氧,解除缺氧对呼吸的刺激作用,使呼吸中枢抑制加

重,甚至呼吸停止。

3.详述体位引流及其实施要点。

体位引流是置病人于特殊体位将肺巧支气管所存积的分泌物,借助重力作用使其流人

大气管并咳出体外,称体位引流。主要适用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大量脓痰者,可

起到重要的治疗作用。对高血压、心力衰竭、高龄、极度衰弱等病人应禁忌.其实施

要点是:

(1)体位:病人患腑处于高位,其引流的支气管开口向下,便于分泌物顺体位引流而咳

出。临床上碰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采取相应的体位进行引流。

(2)嘱病人间歇深呼吸并尽力咳痰,护理人员轻叩相应部位,提高引流效果。

(3)痰液粘稠不易引流时,可给予蒸气吸入、超声雾化吸入、祛痰药,有利排出痰液。

(4)时间与次数:每日2-4次,宜选择在空腹时进行。每次15-30min

(5)监测:病人的反应,如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等,应停止引流;

引流液的色、质、量,并予以记录。如引流液大量涌出,应防止窒息。如引流液每日

小于30m1,可停止引流。拍打与体位引流后,随即进行深呼吸和咳嗽,有助于分泌

物的排出。

4. 患者李某,女性,45岁,肺炎,体温在3940℃波动,持续2周,日差不超过1℃。

脉搏106/分,呼吸28/分。患者神志清楚,面色潮红,口唇干裂,精神不振,食欲

差。请问:(1)患者属于何种热型?

2)发热的程度?

3)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患者体温热型属稽留热。发热程度属高热。

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是:

①收集患者资料:了解患者对发热知识的了解程度,评估发热的原因。

②降温措施:采取物理降温或化学降温的方法。物理降温分为局部冷疗和全身冷疗两

种。化学降温主要应用退热药。

③饮食调养:鼓励患者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清淡流质、半流质,要求低脂、高蛋

白、高维生素且能促进食欲,少量多餐。增加水分摄入,每天2 5003 000m1,必要

时按医嘱静脉补充液体。

④保持清洁舒适:退热期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被;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压疮。

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高热者测体温每4小时一次,绘制于体温单观察其热型及临床

过程;观察呼吸、血压的变化以及一些伴随症状。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测体温每天2

次。观察采用降温措施的效果,实验室检查的变化,记录液体出入量。

⑥安全护理:应防止坠床、舌咬伤,必要时用床档。

⑦心理护理:护士应经常巡视患者,注意其心理反应。⑧健康教育:针对患者的护理

问题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给予相关的知识教育。

 

上一页 [1 2]
关闭窗口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 医学系基础医学教研室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沣河新区统一大道
电话:029-33680167  ICP备案号:
陕ICP备060049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