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大纲  
当前位置: 基础护理>>课程网站>>教学大纲>>理论大纲>>正文
 
 理论大纲 
 实验大纲 
 

《基础护理》课程教学大纲
2010-10-21 14:34  

适用专业:

高级护理

适用层次:

高职大专

课程类别:

必修课

开课学期

二 学 年

时:

162

编写人员:

庞俊彤

审核人员

 

编审日期:

2009.04.10

、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

本门课程是根据21世纪我国高级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根据现代医学模式发展的需要而编排的。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员工的基础课程,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而且也是学习临床课的基础,是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护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工作能力。它的教学范畴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所有护理员工学习临床护理课程的基础。其内容包括对病人的生活的护理,病情变化的观察,与病人交流,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和健康教育等,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方面介绍对病人的全面护理。

2、 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基础护理》是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最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在培养临床护理人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员工对本课程的掌握直接影响着临床护理课程的学习。

《基础护理》是研究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其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及治疗需求的基础护理技术和相关的护理基本知识。本课程的任务以培养员工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使员工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及必备的护理基本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观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本课程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用性,注重培养员工的独立思考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员工在学习本课程时要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整体护理理论为指导,认真努力地训练护理操作技能,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前期课程:医学基础课(护理学导论、护理学管理、正常人体结构、生物化学、生理学)

后续课程:护理学专业课(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老年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等)

1)、《护理学基础》属于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最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它与临床医学有密切关系,它是护理专业人员应熟知会用的一门科学,但由于本课程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护理专业开设的时日不算不长,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故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认定,有待通过实践不断调整和完善。

2)、《护理学基础》不仅受护理学导论、护理学管理、正常人体结构、生物化学、生理学发展的推动,而且它还影响后续的护理学专业课,所以这是一门涉及面非常宽广的实用性学科,是一门应用多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实用性学科。

3)、《护理学基础》是衔接基础与临床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4、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时数分配表

章(节)

   

总时数

理论时数

实践时数

第一章

绪论

4

4

0

第二章

环境

12

2

10

第三章

入院和出院病人的护理

8

4

4

第四章

舒适与安全

8

6

2

第五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20

10

10

第六章

病人的清洁卫生

10

6

4

第七章

休息与活动

4

4

0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

16

8

8

第九章

冷热疗法

4

2

2

第十章

饮食与营养

8

6

2

第十一章

排泄

16

4

12

第十二章

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

26

12

14

第十三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

8

4

4

第十四章

标本采集

4

2

2

第十五章

病情观察和危重病人的抢救

8

4

4

第十六章

临终护理

4

2

2

第十七章

医疗和护理文件记录

2

2

0

          

162

82

80

5、建议教材与参考书

[1] 李小萍·《基础护理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58

[2] 崔炎·《护理学基础》·(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

[3] 殷磊·《护理学基础》·(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

6、考核方法:

考试方法:理论闭卷

成绩评定:作业、考勤、试验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

【教学要求】

掌握:护理学的概念、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基础护理学的基本任务、基础护理学的学习方法、南丁格尔的贡献

熟悉:基础护理学的教学范畴及教学目的、基础护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意义

了解:护理学的形成、我国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学的目标和任务、范畴及内容

【本章重点】

护理学的概念、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基础护理学的基本任务、基础护理学的学习方法、南丁格尔的贡献

【本章难点】

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基础护理学的基本任务、南丁格尔的贡献、基础护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意义

【教学内容】

1、护理学的发展

1)护理学的形成

2)现代护理学的发展

3)我国护理学的发展

4)护理学的目标、任务、范畴及内容

2、学习《基础护理》的意义                   

1)《基础护理》的基本任务

2)《基础护理》的教学范畴及教学目的

3)《基础护理》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

【教学要求】

掌握:运用人体力学的原则、三种铺床法、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操作方法

熟悉:环境中影响健康的因素、杠杆作用、摩擦力、平衡与稳定等力学原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住院病人对物理环境的需求和护理方法、住院病人对社会环境的需求和护理方法

了解:人类环境的范围、护理与环境的关系

【本章重点】

三种铺床法、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操作方法

【本章难点】

三种铺床法、住院病人对社会环境的需求和护理方法

【教学内容】

1、环境与健康

 1)环境的含义与范围

 2)环境中影响健康的常见因素

 3)护理与环境的关系

2、医疗环境

 1)医院的物理环境

 2)医院的社会环境

3、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

1)病人创单位及设施

2)铺床法

 

 

第三章 入院和出院病人的护理

【教学要求】

掌握:患者入院、出院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分级护理的护理级别、适用对象和护理内容、轮椅、平车、担架搬运法、协助病人更换卧位

了解:搬运病人的力学要求与基本方法

【本章重点】

患者入院、出院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分级护理的护理级别、轮椅、平车、担架搬运法、协助病人更换卧位

【本章难点】

患者入院、出院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分级护理的护理级别

【教学内容】

1、病人入院的护理

1)入院的程序

2)病人入病区后的初步护理

 3)分级护理

2、病人出院的护理

1)出院方式

2)出院护理

3、运送病人法

1)体力学在护理操作中的应用

2)轮椅运送法

 3)平车运送法

4)担架运送法

 

 

第四章 舒适与安全

【教学要求】

掌握:疼痛的概念、疼痛病人的护理措施和护理评价、卧位的性质和常用卧位的目的和方法

熟悉:疼痛的原因和影响疼痛的因素、疼痛病人的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影响安全的因素和保护病人安全的措施

了解:舒适与不舒适的概念和导致不舒适的原因、疼痛的机制

【本章重点】

卧位的性质和常用卧位的目的和方法、疼痛的概念、疼痛病人的护理措施和护理评价

【本章难点】

卧位的性质和常用卧位的目的和方法、疼痛的概念、疼痛病人的护理措施和护理评价、疼痛的原因和影响疼痛的因素、疼痛病人的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影响安全的因素和保护病人安全的措施

【教学内容】

1、舒适

1)舒适的概念

2)不舒适的原因

 3)护理不舒适病人的原则

2、卧位

1)概述

2)常用卧位

 3)卧位的变换

3、疼痛病人的护理

1)概述

2)护理评估

 3)护理措施

 4)护理评价

4、满足病人安全的需要

1)病人安全的评估

2)保护病人安全的措施

 

 

第五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教学要求】

掌握:医院感染的概念、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几分类、无菌技术的概念和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无菌技术基本操作、隔离技术的操作

熟悉:医院感染的类型、常用物理消毒灭菌法的名称、作用原理、使用范围、注意事项、常用化学消毒剂的名称、作用原理、使用范围、注意事项、清洁、消毒、灭菌的效果评价、隔离的目的、隔离病区的管理及隔离原则

了解:医院感染的形成、医院日常清洁、消毒、灭菌工作、洗手与手的消毒技术、了解隔离的种类及原则、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护理程序

【本章重点】

医院感染的概念、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及分类、无菌技术的概念和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无菌技术基本操作、隔离技术的操作

【本章难点】

医院感染的概念、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及分类、无菌技术的概念和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无菌技术基本操作、隔离技术的操作

【教学内容】

1、医院感染

1)医院感染的感念与分类

2)医院感染的形成

 3)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

2、清洁、消毒、灭菌

1)概念

2)消毒灭菌方法

 3)医院常见的清洁、消毒、灭菌工作

3、无菌技术

1)基本感念

2)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3)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4、隔离技术

1)隔离病区的管理

2)隔离的种类和措施

 3)隔离技术基本操作

 5、供应室

1)供应室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2)供应室的布局

 3)供应室的工作内容

 

 

第六章 病人的清洁卫生

【教学要求】

掌握:皮肤、口腔、头发及会阴的护理措施、掌握压疮的概念、发生原因、好发部位、预防措施、分期表现及护理措施、床上擦浴、口腔护理

熟悉:皮肤、口腔、头发及会阴的评估内容、晨晚间护理的内容

了解:皮肤及附属器的生理功能、满足病人清洁卫生需要的意义、床上洗发操作方法和头虱、虮的除灭法

【本章重点】

压疮的护理;口腔护理

【本章难点】

口腔护理、压疮预防措施的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

1、口腔护理

1)口腔卫生指导

2)义齿的清洁与护理

 3)特殊口腔护理

2、头发的护理

1)床上梳发

2)床上洗发

 3)灭头虱、虮法

3、皮肤的护理

1)淋浴和盆浴

2)床上擦浴

 3)背部的护理

4、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1)压疮发生的原因

2)压疮的好发部位

 3)压疮的分期和临床表现

 4)压疮的预防

 5)压疮的治疗和护理

5、晨、晚间护理

1)晨间护理

2)晚间护理

 

 

第七章 休息与活动

【教学要求】

掌握:促进病人休息和活动的护理措施

熟悉:休息和活动的影响因素及常见的护理问题

了解:休息和活动对病人健康的重要性

【本章重点】

促进病人休息和活动的护理措施

【本章难点】

促进病人休息和活动的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

1、休息

1)休息的意义

2)休息的条件

 3)睡眠

 4)促进休息和睡眠的护理措施

2、活动

1)活动的意义

2)活动受限的原因

 3)活动受限对机体的影响

 4)病人活动能力的评估

 5)对病人活动的指导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

【教学要求】

掌握: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体温过低概念、正常体温范围;体温测量方法;掌握体温过高、体温过低病人的护理措施、心动过速、心动过缓、间歇脉、脉搏短绌、交替脉、水冲脉、奇脉的概念、脉搏测量部位及脉搏测量方法、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高血压、低血压的概念、血压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呼吸过速、呼吸过缓、深度呼吸、潮式呼吸、间断呼吸、呼吸困难、体位引流的概念、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护理措施;氧气疗法

熟悉:体温的生理变动特点、体温计的种类与构造、体温计检查法、 脉搏的生理变动特点、正常血压的生理变化、血压计种类与构造、呼吸过程,呼吸调节,呼吸的生理变化

【本章重点】

生命体征异常的护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吸氧法;吸痰法

【本章难点】

血压的测量;吸氧法、吸痰法

【教学内容】

1、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1)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

2)异常体温的观察和护理

 3)体温的测量

2、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1)正常脉搏的生理变化

2)异常脉搏的观察和护理

 3)脉搏的测量

3、血压的评估与护理

1)正常血压的生理变化

2)异常血压的观察和护理

 3)血压的测量

4、呼吸的评估与护理

1)正常呼吸的生理变化

2)异常呼吸的观察和护理

 3)呼吸的测量

   4)维持呼吸功能的护理技术

   5)吸氧法

 

第九章 冷热疗法

【教学要求】

掌握:冷热疗法的禁忌症、冷热疗法的操作方法

熟悉: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

了解:冷热疗法的效应;冷热疗法的护理评估

【本章重点】

冷热疗法的禁忌症、冷热疗法的操作方法

【本章难点】

酒精拭浴

【教学内容】

1、概述

1)冷热疗法的目的

2)冷、热疗法的部位

 3)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

 4)应用冷、热疗法的禁忌

2、冷疗法的应用:局部冷疗法、全身冷疗法

1)局部冷疗法

2)全身冷疗法

3、热疗法的应用:干热疗法、湿热疗法

1)干热法

2)湿热疗法

 

 

第十章 饮食与营养

【教学要求】

掌握:特殊饮食护理方法

熟悉:营养素的种类、来源和供给量、基本饮食、治疗饮食、试验饮食和种类、适用对象及各自特点

了解:营养、热能、必需氨基酸等基本概念

【本章重点】

医院膳食(基本饮食、治疗饮食、试验饮食)的种类、适用对象及各自特点;

鼻饲法操作方法,判断鼻胃管是否在胃内的方法。

【本章难点】

医院膳食(基本饮食、治疗饮食、试验饮食)的种类、适用对象及各自特点;

鼻饲法操作方法肌肉注射的目的和部位

【教学内容】

1、营养与健康

1)营养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2)饮食与营养指导

2、医院饮食

1)基本饮食

2)治疗饮食

 3)试验饮食

3、饮食护理

1)营养的评估

2)病人一般饮食的护理

 3)管饲饮食

 

第十一章 排泄

【教学要求】

掌握:多尿、少尿、无尿、膀胱刺激征、尿潴留、尿失禁、留置导尿管术、膀胱冲洗的概念、尿失禁、尿潴留患者的护理、导尿术的目的;留置导尿管术的目的、男、女患者导尿术的异同点、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便秘、粪便嵌塞、腹泻、排便失禁、肠胀气、灌肠法的概念、各种灌肠术的目的,使用溶液和操作方法

熟悉:正常与异常尿液的评估、影响排尿的因素、协助病人维持正常排尿活动、粪便的观察内容、影响排便的因素、简易通便法的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了解:膀胱冲洗的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本章重点】

排便异常和排尿异常的护理;男、女病人导尿术;各种灌肠术

【本章难点】

导尿术

【教学内容】

1、排便护理

1)排便活动的异常

2)排便异常的护理

 3)协助排便的护理技术

2、排尿护理

1)排尿活动的异常

2)排尿异常的护理

 3)导尿术

 

 

第十二章 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

【教学要求】

掌握:药物的保管方法、药疗原则、注射原则、口服给药法、吸入疗法、各种注射法、药物过敏试验法的方法及注射事项、青霉素、链霉素、破伤风抗毒素等药物过敏试液方法及急救措施

熟悉:雾化吸入法

了解:护士在药物治疗中的职责;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给药的护理程序

【本章重点】

保管原则、药疗原则、注射原则、过敏性休克的抢救

【本章难点】

各种注射的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

1、概述

1)护士在执行药物疗法中的角色和职责

2)药物疗法的基本知识

 3)药物疗法的护理程序

2、口服给药法

3、注射给药法

1)注射原则

2)注射前准备

 3)常用注射法

4、雾化吸入法

1)超生雾化吸入法

2)氧气雾化吸入法

 3)压缩雾化吸入法

 4)手压式雾化器雾化吸入法

5、药物过敏试验与过敏反应的处理

1)青霉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2)链霉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3)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4)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试验法

5)碘过敏试验法

6普鲁卡因过敏试验法

 

第十三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

【教学要求】

掌握:静脉输液、输液微粒、输液微粒污染、静脉输血、成分输血、自体输血的概念、一次性密闭式输液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滴速计算、输液故障及排除、输液反应及处理、输血反应与护理

熟悉:输液的原理、常用溶液的种类及作用、血液制品的种类、间接输血的操作方法

了解:输液微粒污染的处理;输液泵的使用、血型和相容性检查、自体输血的方法

【本章重点】

输血反应及输液反应的表现及处理

【本章难点】

输液及输血的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

1、静脉输液

1)静脉输液的目的及常用药液

2)常用静脉输液法

3)输液速度的调节

4)常见输液故障及处理

5)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6)输液微粒污染及预防

2、输血

1)静脉输血的目的

2)血液制品的种类及适应症

3)血型的交叉相容配血试验

4)静脉输血法

5)自体输血法

6)常见输血反应及护理

 

 

第十四章 标本采集

【教学要求】

掌握:常用标本采集法

熟悉:标本采集的原则

了解:标本采集的意义

【本章重点】

常用标本采集法

【本章难点】

常用标本采集法、标本采集的原则

【教学内容】

1、标本检查的意义和标本采集的原则

1)标本检查的意义

2)标本采集的原则

2、各种标本的采集

1)血液标本的采集

2)痰标本采集

3)咽拭子标本的采集

4)尿液标本采集

5)粪便标本采集

 

 

第十五章 病情观察和危重病人的抢救

【教学要求】

掌握:病情观察的方法、病情观察的内容、意识障碍的分级及其表现、基础生命支持技术(CPR、洗胃术)、危重病人的护理

熟悉:营养状态的评估、临床常见的典型病容、常用的抢救设备

了解:病情观察的意义及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条件、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

【本章重点】

病情观察的内容、CPR操作及判断抢救有效的指针、洗胃术操作及常用灌洗液的选择、危重病人的护理

【本章难点】

意识障碍的分级及其表现、CPR操作中各步骤能有效实施、洗胃术常用溶液的选择

【教学内容】

1、病情观察

1)病情观察的意义

2)病情观察的方法及内容

2、抢救工作的管理与抢救设备

1)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与抢救设备

2)常用抢救基础

 

 

第十六章 临终护理

【教学要求】

掌握: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及其护理

熟悉:尸体料理的操作方法、临终、临终关怀、死亡的基本概念

了解:尸体的变化

【本章重点】

临终病人的生理反应与护理、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与护理、死亡的定义及死亡过程的分期

【本章难点】

临终病人的生理反应与护理、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与护理、死亡的确定、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

【教学内容】

1、概述

1)临终关怀

2)濒死及死亡的定义

3)死亡过程的分期

2、临终病人和家属的护理

1)临终病人的生理反应及护理

2)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3)临终病人家属的护理

3、死亡后的护理

1)尸体护理

2)丧亲者的护理

 

 

第十七章 医疗和护理文件记录

【教学要求】

掌握:记录的原则、体温单、医嘱单、病室报告的书写

熟悉:护理观察记录单及护理病历的书写、医疗和护理文件的管理

了解:记录的意义

【本章重点】

各种医嘱的种类及处理方法

【本章难点】

各种医嘱的正确处理、病室报告的书写

【教学内容】

1、概述

1)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的意义

2)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的原则

3)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的保管

2、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的书写

1)体温单

2)医嘱

3)护理记录单

4)病室护理交班报告

5)护理病历

 

 

关闭窗口

 
     

    基础护理学是高等院校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护理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基础护理学以病人为中心,针对复杂的致病因素和疾病本身的特异性所导致病人在生理功能、机体代谢、形体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异常变化,采取相应的科学护理对策,帮助或指导病人解除由于这些变化而带来的痛苦和不适应,使之处于协调、适应的最佳身心状态,促进健康的恢复。

  基础护理学从概念、程序、和实践的角度出发介绍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通过对知识、技术程序和经验积累、以及人文关怀理念的整合,注重教学的整体优化,重点培养员工关怀和照顾病人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并为临床专科护理奠定基础。由于基础护理工作是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基础,并贯穿于满足患者对健康需求的始终,因此其内容包括患者的生活护理、患者治疗需要的满足、患者病情变化的观察以及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和健康教育等。通过以上学习培养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为临床学科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