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案  
当前位置: 基础护理>>课程网站>>电子教案>>理论教案>>正文
 
 课程简介 
 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授课计划 
 课程录像 
 电子教案 
 多媒体课件 
 教材与教参 
 课程说课 
 单元习题 
 试题集 
 实训教程 
 实习大纲 
 实践教学 
 学习园地 
 校企合作 
 

第五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第1节 医院感染
2010-10-25 16:05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基础护理       任课教师:    职称:

        

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

第五章 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WHO 提出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第一节 医院感染

 

一、医院内感染的概念及分类

 

()概念

 医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sHAl),是指患者、探视者和医院职工在医院内受到感染并出现症状。医院内感染定义的内涵包括:①感染获得或发生是在医院内,不包括入院时即有的或巳潜伏的感染;②医院内感染包括一切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的感染。其主要对象是住院患者。

 

()医院内感染的分类

1.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

外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来自于患者体外,通过直接或间接感染途径,病原体由一个人传播给另一个人而形成的感染。如患者与患者之间、患者与医院工作人员之间的直接感染,或通过空气、水、物品的间接感染。

2.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

内源性感染是指患者自身携带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寄居在人体内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通常是不致病的,但当人的免疫功能低下时,或正常苗群发生移位时就可引起感染,如肝硬化患者易发生原发性腹膜炎。

 

 

 

举例引入5分钟

 

 

 

 

 

 

 

 

 

 

讲授5分钟

 

 

 

 

 

 

 

 

 

 

 

 

举例10分钟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基础护理       任课教师:     职称:

         

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

二、医院内感染的形成

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宿主,当三者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就构成感染链,导致感染。

 

(一)   感染源

感染源即感染的来源,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及排出的场所或宿主(人或动物)。医院内感染主要包括以下感染源:

1.已感染的患者及病原携带者

已感染的患者是最重要的感染源,它们往往具有耐药性,而且容易在另一易感宿主体内定植。此外,病原携带者也是另一主要的感染源。

2.患者自身

3.动物感染源 在动物感染源中,以鼠类意义最大。

4.环境储源 医院潮湿的环境或液体可成为某些微生物存活并繁殖的场所。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感染源传到新宿主的途径和方式。主要的传播途径有:

1.接触传播    是外源性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

1直接接触传播

2间接接触传播:

最常见的传播媒介是医护人员的手、其它有共同媒介物(如水、食物、医疗设备)、生物媒介(如昆虫)等。

 

讲授5分钟

 

 

 

 

举例,讲授10分钟

 

 

 

 

 

 

 

 

 

 

 

 

 

 

 

举例,讲授10分钟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基础护理       任课教师:     职称:

         

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

课间休息

2.空气传播   

空气传播是以空气为媒介,在宅气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随气流流动,面造成感染传播,也称为微生物气溶胶传播。空气传播有三种形式:

1飞沫传播:液滴较大,悬浮时间短,只在易感者和患者近距离接触时才发生感染。其本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接触传播。

2飞沫核传播:降落前,表层水分蒸发,形成含有病原体的飞沫核,能长时间浮游,长距离传播。

3菌尘传播:物体表面上的传染性物质干燥后形成带菌尘埃,降落于伤口,引起直接感染;或菌尘降落于室内物体表面,引起间接传播。与飞沫传播不同,易感者往往没有与患者的接触史,预防措施的关键是通风、过滤、除尘以及空气隔离。

3.注射、输血传播   

通过污染的药液、血液,传播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疟原虫等。

4.饮水、食物传播

5.生物媒介传播   

指动物或昆虫携带病原微生物作为人间传播的中间宿主.如蚊子传播疟疾、乙型脑炎等。

 

()易感宿主

易感宿主是指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若把易感者作为一总体,则称易感人群。医院是易感人群相对集中的地方,易发生感染和感染的流行。

 

 

 

 

 

 

举例、讲授10分钟

 

 

 

 

 

 

 

举例、讲授10分钟

 

 

 

 

 

 

 

举例5分钟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基础护理         任课教师:     职称:

         

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

三、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

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

(一)医务人员对医院内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二)医院内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

(三)感染链的存在;

(四)医院布局不妥和隔离措施不健全;

(五)消毒灭菌不严和无菌技术操作不当;

(六)其他危险因素的存在,如插人性(侵袭性)操作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等。

 

四、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建立三级监控体系

三级护理管理体系:

一级管理——病区护士长和兼职监控护士;

二级管理——专科护士长;

三级管理——护理部主任,为医院内感染委员会副主任。

 

()健全各项制度,认真贯彻落实

1.管理制度 如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以及感染管理报告制度等的健全与落实。

2.监测制度 包括对灭菌效果、消毒剂使用效果、一次性医疗器材及门急诊常用措施的监测;对感染高发科室,如手术室、供应室、分娩室、换药室、监护室(ICU)、血透室等消毒卫生标准的监测。

3.消毒质控标准 应符合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所规定的“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如医护人员手的消毒及术前手的消毒、空气的消毒、物体表面的消毒、各种管道装置的消毒等。

 

 

 

 

 

讲授5分钟

 

 

 

 

 

 

 

 

 

 

 

 

 

 

 

讲述10分钟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基础护理       任课教师:      职称:

         

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

()医院布局设施合理 医院建筑布局合理,设施应有利于消毒隔离。

 

()人员控制 主要是控制感染源和易感人群,特别是易感患者。医院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合理使用抗生素 使用中严格掌握使用指征。一般不宜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加强医院感染学的教育

 

小结

本章要求同学们掌握医院感染的概念,熟悉医院感染的类型了解医院感染的形成、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护理程序。

 

 

 

 

5分钟

 

上一页 [1 2]
关闭窗口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 医学系基础医学教研室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沣河新区统一大道
电话:029-33680167  ICP备案号:
陕ICP备06004922号